牙周病
何謂牙周病
牙周病是一種細菌入侵口腔組織,導致組織病變的慢性疾病。牙菌斑與牙結石會釋放毒素,刺激並破壞牙齦、牙周韌帶與齒槽骨等分布於牙齒周圍的組織。
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在於患者糟糕的清潔習慣,一般來說在用餐後,由於食物殘渣的殘留與發酵,牙齒表面會黏附一層宛如生物膜的牙菌斑,只要有及時清潔,牙菌斑都能被輕鬆清除。
然而,當患者疏於清潔,牙菌斑會逐漸堆積,甚至硬化形成「牙結石」,不僅難以清除,也會持續釋放毒素侵害口腔。
牙周病症狀
另外也有研究指出,長期的吸菸喝酒、熬夜、壓力過大、營養不均衡,或是不受控制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等,都會促進牙周病的發生,皆是影響罹患牙周病的X因子。以下是常見的五大牙周病症狀:
長期的口臭
牙齦顏色由健康的粉色轉為暗沉
牙齦紅腫出血以及按壓疼痛
牙齦萎縮造成牙根露出與敏感性牙齒
牙齒咬合感改變、甚至有晃動感
嚴重牙周病的後果
牙周病依照病症嚴重程度,可分為兩個階段:牙齦炎與牙周炎。在牙周病初期,牙菌斑釋放毒素刺激牙齦,導致牙齦紅腫出血與萎縮等症狀,但此時牙菌斑範圍侷限於牙齦表層,即時的處理有很大機率可以痊癒。
然而,當牙菌斑逐漸堆積,形成大量牙結石並深入牙齦,會使牙齦與牙齒間的縫隙變大,稱為牙周囊袋。牙周囊袋是一個利於牙結石堆積的厭氧環境,造成清潔不易、細菌堆積的惡性循環外,牙菌斑也會進一步侵害下方齒槽骨。
一旦骨質開始受到破壞,會演變為牙周炎。牙周炎是嚴重的牙周病階段,此時牙周的硬組織,也就是骨頭會不斷被牙菌斑掏空。
最終,嚴重牙周病的後果會使支撐牙齒的骨質殘缺不全,牙齒會發生搖晃,讓患者難以咀嚼進食,持續拖延不處理,甚至會有牙齒脫落可能。
而判斷牙周病階段的方式,是使用牙周探測針。醫生會使用探測針來測量牙周囊袋深度,當牙周囊袋在4-6mm深度,屬於輕中度牙周病,治療難度較低;而若是牙周囊袋在6mm以上,就屬於嚴重的牙周病。
牙周病治療程序
第一階段:牙周基礎治療
第一階段為牙周基礎治療,又稱非手術治療。
醫生會採用含超音波潔牙、牙根整平術等深度洗牙方式,為患者清除牙結石,藉由超音波儀器可以震碎牙結石,而牙根整平術原理,則是醫生利用牙周刮刀探下牙齦,來刮除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結石與受感染的牙齦組織。
此外,醫生也會同時教導患者正確的清潔方式,改正患者可能錯誤的衛教習慣,通常透過牙周基礎治療,對於輕中度牙周病患者,都能有較佳的治療成效。
第二階段:手術療程
在第一階段後,醫生會預留1個月至1個半月的時間來觀察患者,並重新評估牙周狀況,一般對於狀況不理想以及嚴重牙周病患者,就需要進行第二階段:手術療程。
醫生在第二階段會透過開刀手術的方式,才能翻開牙齦並做深度的牙結石清除;在刮除牙結石的同時,也可能有修整患者受牙周病侵害的骨頭、並填補骨粉重建的必要。
第二階段治療因為手術的進行需求,費時較長,一次手術約需要40-50分鐘,並分多次療程治療;若是患者有全口牙周病狀況,甚至需要3-5個月的總療程時間。
第三階段:成果維護
最後第三階段治療,著重在評估與維護前兩個治療階段的成果。
醫生同樣會在第二階段治療完成後,觀察患者牙周狀況,若有需要則重新進行治療。而若達到不錯的治療成果,還不能鬆懈,需要定期回診追蹤牙周狀況。